想跟大家分享我找工作的故事。
今天是 2017 年 5 月份的最后一个工作日,去年的这个时候,我在办理离职手续。从离职到重新回到工作中,真是整整一年呀,原来所谓的间隔年是这么回事。
好像也不能一直这么 hea(不羁放纵)下去,那就找工作吧。我去翻查了下印象笔记的工作日志,原来从 2017.1.31(年初四)我就开始准备了,直到 5.2 我才收到阿里的正式的 offer 邮件,找工作花 4 个月?这几个月我都在干嘛呀,哈哈,找工作需要那么长的时间么?当然并不需要,以下分享一下我的时间表。
2 月份,我给自己列了一个书单和学习计划,一个月的准备时间。这段时间是我感到心理压力最大的时候,真的好难好累,看吧,出来混,还是要还的。
作为一枚工作了近 3 年并断产了大半年的页面仔,我没有去看面经和一些剑指 offer 的书哈,说出来也不怕大家笑,我看了一大堆前端基础教科书,如《JavaScript 高级程序设计》、《无懈可击的 WEB 设计》和《图解 HTTP》等等,大概 11 本。~~还有看了廖雪峰、阮一峰和 Youtube 上的 Max、Wes、The Net Ninja 等老师的视频教程,包括 Vue.js 2、ReactJS、Webpack、ES6、CSS Flex、NodeJS/Express 等等。~~以上看的这些啊,都是浅尝即止,不精通,只追求“看过”。算是温故知新吧,这段时间也整理了以前的项目笔记。
开始调整生物钟嘛,每天生活规律,从 9 点开始,晚上 11 点左右结束,没有周末。看书,看累了写会代码,写累了看会儿教程,接着再写会儿代码……晚餐后出门散步 1 小时,日间不定期被我爸妈骚扰,陪聊和看电视剧,这样都能完成我的计划,需要很强的定力,有木有。
前端圈真是个坑,瞬息万变,我真是 out 太多了,永远有学不完的东西,知道得越多,发现自己知道的越少。不过声明一下哈,我并不觉得新技术不断出现,我们就得见一个爱一个,学到新东西后恨不得武装到自己写的每一行代码里。不是这样的,保持热情拥抱新技术,工作中只用合适的,不盲目追求最新的,始终技术转化成什么才是我们最关心的。
现在我回想,这个 2 月的学习计划对面试有帮助么?有一点帮助,但不大,看的都没有被问到好吗?因为面试问题太随机了,每个面试官关注点都不一样,抓着简历和项目问,我懂的就懂,不懂的还是不懂,所以 2 月份对于我来说,不能说是面试准备,应该算是个仪式,生活要有仪式感嘛,是一个重新开始的仪式,仅此而已。
下面不写面经哈,只谈感受。
一般来说,老板要什么样的人啊?技术靠谱、有团队精神、能扛事有责任感的……
不管条件是什么,嘘~ 我就是。况且我还是个相貌气质佳、有故事的女同学,简直了,哪个 boss 看到我的简历,打电话来聊几句人生,就应该直接发 offer 了。要不是裸辞去了 gap year,我肯定早就被某家棒棒的公司收了,好不好?磨叽什么呢~ 赶紧把我收了才对嘛!
以上是我的幻想,现实却是很骨感。
想起来也是搞笑,@唐工(曾任职百度、现任职腾讯的测试大神)在职想跳槽的时候,一天安排几家公司,密密麻麻地面试,我现在是全职求职的,但是投出去的简历少之又少,一周或者两周只面一个团队,低频到没朋友,所以求职时间拖得很长。
我的想法是这样的。投简历之前,我想先了解对方是做什么的,自己感不感兴趣,顺便控制台调试一下对方的页面,代码咋样,用得是什么技术栈、构建工具,基本上能摸个差不多,喜欢了才给简历。
整个求职过程,我给 3 家公司投过简历(捂脸),A 创业公司、杭州猪厂和阿里。
A 创业公司,有一个我喜欢的百度大神,做直播的,一面谈了 15 分钟,聊新老技术升级的坑。
猪厂,喜欢他家用心做的产品(情怀),一面谈了 40 分钟,第一次遇到纯跟我聊基础知识的,HTML/CSS/JS 一题一题问的女面试官。
两家公司的一面我都过了,但对方邀请我去上海、杭州进行二面的时候,我怂了,我发现当下最爱的始终是阿里,你们可以得到了我的简历,但得不到我的心。害怕对方真的发 offer(我应该是自作多情了,哈哈,人家没说会发 offer)。我想对这两家公司的面试官说声抱歉,浪费了他们的时间,因此后来我再也没有给其他团队投过简历。
这段时间,我大概跟 10 位阿里前辈聊过,每一次的感觉不太一样,但能感受到阿里面试官的平均水平相当高。
遇到过,第一轮就对我压力面,面了一个多小时,花式吊打我的简历,问到我说不知道为止,但我非常佩服这位面试官,他在那么短的时间内问的问题的覆盖面能够那么深那么广;
遇到过,上来就吐槽我的自我介绍毫无信息量的主管,我说了答不出的问题,对方还是一再追问并质疑我的专业背景和技术能力,这也是唯一一次我不知道怎么接话,因为我 feel 到对方在发脾气,没法继续聊;[其实觉得我不合适,默默打个叉,尽快结束面试就可以了]
遇到过,四轮技术面,其中一轮我还开视频直播写了一小时代码;[其实每轮内容都差不多,感觉没必要四面技术]
遇到过,我花了很长时间回答一道题目,面试官说答得很全面,你是不是专门准备过的;[我确实准备过,不是因为这是常见面试题,而是我觉得里面涵盖自己应该了解的知识点]
遇到过,一面技术摸底,二三面看人品、聊人生的。[这是最符合我想象的面试场景]
万万没想到,差不多每次都聊得那么开心,前 3 个部门的流程因为各种原因没有走下去,拿到 offer 的是我面的第 4 个部门。
凭着迷之自信,我几乎不会怀疑自己行不行,何况面试那么多轮,没有挂在压力技术面,说明并不是技术问题。但是换谁被拒 3 次也会不开心的,当我有点心灰意冷的时候,有这么一段话,摘自《巨婴国》:
成熟的心智,需要基本的信心——我相信持续的投入会转化出我想要的东西,虽然这事不一定会发生,但我越投入,可能性就越大,并且在投入过程中,我的心得到了淬炼。
3 月份大概收到过二十多个阿里团队的邀约,我在面第 4 个部门时,还有另外 3 个阿里的团队在内推系统等我的简历释放。是啊,屡战屡败,屡败屡战,但我没想放弃治疗,打算一直面阿里,直到加入合适的团队为止。
说起这事,@唐工说看到我这样,她问过自己,有没有一家公司能让她屡败屡战,被拒 3 遍还要接着面?并没有。
我呢,为什么我要那么执着?为了“梦想本人”马老师,为了盛名在外的阿里前端大神,为了圆大学没有完成的淘宝梦,还是仅仅为了兑现一年前自己的承诺?为什么要来,我也分不清了,我只知道我要来阿里,做我觉得对的事情 —— 做出更好的东西帮助/影响到更多的人。
gap year 后的求职季,止于我现在的团队 —— CBU,让大家见笑了,我的 title 是 新零售技术事业群 - 此处省略一万字 - 前端开发工程师
。
有个非常有趣的插曲,口头 offer 我足足等了两周,后来接到新 HR 姐姐的电话,我的团队、title 都变了,所以入职之前,我对新工作一无所知,只知道自己要去阿里 B 站(1688.com),用@清姐的话说,我现在是搞批发的,哈哈,以后我会告诉你们我在做的是什么。
说实话,我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加入大市场前端,真是缘分,我遇到了一个很特别的老大和一群很 nice 的小伙伴们,挺好的。我相信,一切便是最好的安排,这里会因我而不同,我也会在这里变成一个更好的自己。
辛苦您终于看完了,谨以此图聊表谢意,晚安:)
2017.05.31
写于杭州滨江区